台灣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,和達拉斯台灣同鄉會鄉親會友的座談會
2025 年6月14日下午二至四時,達拉斯台灣同鄉會,在Plano FCCD台灣教會提供寬敞的場地,台灣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,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蕭伊芳,休士頓文教中心主任王盈蓉,台灣同鄉會會長顏俊羽,和70位左右的台灣鄉親,大家在享受簡單可口的法式點心的氛圍中,愉悅地交流和座談。 會中有鄉親提問:希望在美國生長的台灣人的下一代,對台灣文化的認識,可以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。徐佳青委員長從台灣目前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,談及海外移民社會文化承傳的不容易,鼓勵鄉親善加運用資源,例如:海外僑校,念念台灣, FASCA 青年文化大使, OCAC 等相關資源和活動,讓下一代接觸台灣語言和文化。体士頓文教中心王盈蓉主任也再次宣導僑胞卡的申請方式,強調僑務電子報可以在數位化時代,提供更即時的資訊。 當被問及正常國家不設立僑委會,而是由外交部來推動相關工作,委員長分享,多年前,她也持有相同看法,做了研究,了解全世界有20幾個國家,也設立僑委會。她簡述了僑委會的發展歷史,並強調外交部長,可以去台灣的邦交國,很多地方卻去不了。但,只要有僑胞的地方,僑務委員長就可以去。僑委會是希望藉由海外僑界的各種組織,和主流社會互動。在AI 的新時代,鼓勵海外台灣鄉親的子女,加強訓練思考能力,利用自身在地語言的優勢,多和主流社會聯結,爭取資源。 有台灣同鄉會的會員表示,近來很多媒體如Facebook 臉書,有很多假冒偽台灣同鄉會的社團,希望由台灣政府出面提出檢舉,她也表示配合。也有鄉親表示,希望僑委會對社區奉獻台灣同鄉的表揚肯定,委員長表示可以考慮,提供終生成就奬。徐委員長也提出,台灣有三大鏈優勢: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,高科技的產業鏈,和數十年來被中國打壓,也沒有倒下的民主鏈。 在有限時間的座談活動中,台灣僑委會徐佳青委員長,盡可能詳細地回應提問,現場的交流互動和諧熱絡。